60年代的美国,种族歧视根深蒂固。南部多州在交通、住宿、餐饮等方面对于黑人多有歧视性政策,从联邦到州,都是合法的。
《绿皮书》为这样的歧视而诞生。它全称为《黑人驾驶者绿皮书》(The Negro Motorist Green Book),它详细标注哪些旅社、酒吧、加油站是“黑人允许”,帮助黑人同胞们规避风险。作为年刊,从1936年一直发行到1966年。
它最初的作者叫维克多雨果·格林Victor Hugo Green,Green作为姓氏叫格林,而Green常用含义是“绿色”。
这是绿皮书含义的由来。
而故事的开始,就是黑人钢琴家唐·谢利要去南方巡演。这是一件有人身危险的事。
为保证巡演顺利进行,唐·谢利雇佣白人托尼·利普做司机,兼职保镖、助理、贴身管家。
一个是从小就跟着母亲学钢琴的天才,坐拥音乐、心理学、宗教艺术博士学位的黑人;一个是没什么文化、写家书都费劲、习惯用拳头解决所有问题的白人;一个是没享受过家庭温暖、孤身一人生活在金碧辉煌大豪宅的黑人;一个是始终和父母长辈兄弟姐妹生活在一个大家庭,为了赚50美元贴补家用,能生吞26个热狗的白人。黑人音乐家VS白人老炮儿,种族、家庭、文化背景、成长经历......
所有差异一起上路,开启矛盾与笑料共存的“人在囧途”之旅。
要走多远的路,两个星球上的人才能从互相瞧不上,到彼此认可珍惜?
他们用了8个星期。
如果说儿时的友谊,是交换彼此的秘密,那么,成年人的情义,大概建立在看到对方的脆弱和软肋。
唐·谢利是人类精英,享誉世界,在白宫给总统弹奏过钢琴,可是,白人绝对不是真的认可他。
但另一方面,从小受到贵族教育的唐·谢利也无法融入黑人的世界。
他不喜欢打牌,不喜欢绕舌流行音乐,甚至不接受黑人钢琴手在演奏的时候,在钢琴上放一杯威士忌。
唐·谢利的孤独在于,在这个世界上,他拥有高贵的自尊,却找不到任何最基本的身份认同。
他像无家可归的浮萍,无所依傍,不知归处。
整个人生就像一场寂寞的独奏。
托尼·利普作为白人世界的loser,在整个公路旅行过程里,一次一次被唐·谢利的才华震惊。
在唐·谢利陷入困境的时候,他一次次伸出援手,因为“这是我的本职工作”。
但事实上,他用尽自己作为小人物生存的伎俩去保护唐·谢利,贿赂、恐吓、暴力……
唐·谢利表面努力靠近“精神白人”,处处模仿白人精英的生活,本质是内心包含的“自我歧视”,以及对真实自我的恐惧。托尼·利普表面大字不识,粗痞、庸俗、笨,但他却拥有着为人最珍贵的品质:真诚、宽容、坦诚、快乐。
《绿皮书》黑人打电话给约翰肯尼迪了。唐雪莉为了能在即将到来演奏会上如期而至,所以将电话打给了约翰肯尼迪,可能很多人都对约翰肯尼迪不知道,其实约翰肯尼迪是美国之前的一任总统。准确的是唐将电话打给了约翰肯尼迪,而约翰肯尼迪又将电话打给了美国司法部部长,所以下发命令的时候,那个警察才会吓的魂飞魄散。
《绿皮书》黑人的经历
唐雪莉认为要为自己的种族做点什么,所以他不断的升华自我,丰富自我。从而踏上了去往南方的旅程,一路上唐雪莉因为自己是个黑人的身份而遭受了多少白眼,托尼是存在给了他安慰。
唐雪莉一路上看到了自己的黑人同胞们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,他内心像打翻了的五味瓶。唯有继续坚持,才能稍微改变人们的看法,他不遗余力的努力着,他的一生都在为此努力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