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魔白居易归隐的终点为何要选在洛阳 白居易历史评价怎么样?

2022-05-31 14:57:05

在中国的历史上,唐朝是古诗最辉煌灿烂的年代,涌现出了一大批才情卓著的诗人,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,他们被称之为“唐代三大诗人”。白居易有“诗魔”之称,他的诗形式多样、语言平易通俗,广受人们的喜爱。今天我们就要来说一说白居易的生平。

在众多的诗词大家中,白居易应该是属于天才那一类,他出生不过六七个月的时间,家人指着“之”和“无”两个字逗他玩,他竟然就记住了,以后每次有人问白居易这两个字,他都能准确的指出来。到了五六岁的时候,白居易开始学习作诗,九岁就熟悉声韵。虽然白居易少有才名,但并没有骄傲自满,依然用功读书,以至于口舌生疮、手肘长茧。所以,白居易并没有像仲永一样泯然众人,浪费自己的才能。到了十六岁的时候,白居易就写下了“春风吹又生”这样的名句。

对于古代文人来说,出仕入相是最高的追求,白居易也不例外。贞元十五年,白居易参加科举,考中进士,因为其文采斐然,被任命为翰林学士,左拾遗。不过不久后,性格刚正不阿的白居易就因直言极谏,惹怒皇帝,被贬江州。之后虽又被起用,白居易依旧不改衷肠,继续向皇上上书,但依旧不被重视,失望的白居易只能离开长安,到外地任职。官场的起起伏伏和建议不被重视让白居易心灰意冷,于是决定辞官归隐。

白居易号“香山居士”,就是因为他晚年隐居在洛阳的香山。长庆四年,白居易为了远离长安,决定在洛阳买一块宅地,以供自己安享晚年。他用自己的全部积蓄,在洛阳履道里买下了原散骑侍郎杨凭的旧宅,实现了他“但道吾庐心便足”的夙愿。

白居易年轻的时候就喜欢游览山水,如今到了“河山拱戴,形势甲于天下”的洛阳,更是如鱼得水。每天朝出暮归,饮酒作诗,在河洛大地上,白居易率性自在的生活着。当时的洛阳城内有很多的名胜古迹,洛河两岸就有上阳宫、魏王堤、天津桥、斗亭等。当然,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,白居易在看到如此美景之后,自然要留下一些脍炙人口的诗句。“眉月晚生神女浦,脸波春傍窈娘堤。柳丝袅袅风缲出,草缕茸茸雨剪齐。”“花寒懒发鸟慵啼,信马闲行到日西。何处未春先有思?柳条无力魏王堤。”这些诗句都展现了洛阳的美丽风景。

白居易一生写了3000多首诗歌,其中有900多首都是歌咏洛阳山水的,他在洛阳生活了18年,在这里度过了人生最后的岁月,由此可见白居易对洛阳的喜爱。

人物评价

史书评价

旧唐书

臣观元之制策,白之奏议,极文章之壶奥,尽治乱之根荄。非徒谣颂之片言,盘盂之小说。就文观行,居易为优。放心于自得之场,置器于必安之地。优游卒岁,不亦贤乎!

赞曰:文章新体,建安、永明。沈、谢既往,元、白挺生。但留金石,长有茎英。不习孙吴,焉知用兵?

新唐书

观居易始以直道奋,在天子前争安危,冀以立功。虽中被斥,晚益不衰。当宗闵时,权势震赫,终不附离为进取计,完节自高。而稹中道徼险得宰相,名望漼然。呜呼!居易其贤哉!

唐才子传

公诗以六义为主,不赏艰难。每成篇,必令其家老妪读之,问解则录。后人评白诗“如山东父老课农桑,言言皆实”者也。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,率篇百金,伪者即能辨之。与元稹极善胶漆,音韵亦同。天下曰“元白”。元卒,与刘宾客齐名,曰“刘白”云。公好神仙,自制飞云履,焚香振足,如拨烟雾,冉冉生云。初来九江,居庐阜峰下,作草堂,烧丹。今尚存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七十五集,及所撰古今事实,为《六帖》,及述作诗格法,欲自除其病,名《白氏金针集》三卷,并行于世。

历代评价

唐代

唐宣宗有吊白居易诗:“缀玉联珠六十年,谁教冥路作诗仙。浮云不系名居易,造化无为字乐天。童子解吟长恨曲,胡儿能唱琵琶篇。文章已满行人耳,一度思卿一怆然。”此诗可作为白居易一生的概括。

五代及宋

新、旧唐书对于白居易的评价亦有不同。旧唐书对于白居易的文学成就给予高度的肯定:“昔建安才子,始定霸于曹、刘;永明辞宗,先让功于沈、谢。元和主盟,微之、乐天而已。臣观元之制策,白之奏议,极文章之壶奥,尽治乱之根荄。非徒谣颂之片言,盘盂之小说。就文观行,居易为优,放心于自得之场,置器于必安之地,优游卒岁,不亦贤乎。”新唐书描述白居易“于文章精切,然最工诗。”又说:“居易在元和、长庆时,与元稹俱有名,最长于诗,它文未能称是也。”然而新唐书对白居易的人品则给予极高的肯定:“观居易始以直道奋,在天子前争安危,冀以立功,虽中被斥,晚益不衰。当宗闵时,权势震赫,终不附离为进取计,完节自高。而稹中道徼险得宰相,名望漼然。鸣呼,居易其贤哉!”这种评价的变迁可能与宋代古文运动的兴起有密切的关系。

苏轼对白居易的评价也有不一致处。苏轼曾提出“元轻白俗”的说法,对元白的诗风颇有微词。然而后来却常以白居易自比,例如“定似香山老居士,世缘终浅道根深。”又如“予去杭十六年,而复来留二年而去。平生自觉出处老少粗似乐天,虽才名相远,而安分寡求亦庶几焉。”苏轼对白居易的诗作,也有“白公晚年诗极高妙。”的评语。

辽金元三代

元好问:“并州未是风流域,五百年中一乐天。”在《论诗三十首》“一语天然万古新”句下,元好问自注:“陶渊明,晋之白乐天。”

明清

袁宗道以“白苏斋”为斋名,并有《咏怀效白》的诗作

清代主张性灵说的袁枚亦给予白居易极高的评价。

清乾隆皇帝敕编的《唐宋诗醇》对白居易的诗文与为人均给予极高的评价,认为白居易“实具经世之才”,并认为官员应以白居易的诗“救烦无若静,补拙莫如勤”作为座右铭。

近现代

胡适赞扬以白居易与元稹为领袖的文学革新运动,认为可以达到以诗歌造成舆论,而有助于改善政治。因为陈独秀与胡适提倡新文学运动,在提倡白话、不避俗字俗语的风气下,白居易的诗歌因而很受推崇。包括陈寅恪、刘大杰、钱基博等,都给予白居易极高的评价。然而钱钟书对白居易的评价则不高。

他国评价

白居易的文集在日本受到高度评价。平安时代,菅原道真写汉诗,当时渤海国的人见到道真的诗,认为与白居易的诗很像,这评语令道真很高兴,还特别记载下来,引以为荣。

关闭
精彩放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