珠穆朗玛峰高度变化的原因
根据科学探测,珠穆朗玛峰高度变化的最大原因是地壳运动,随着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,珠峰的真正高度还要上升一点。科学家估计,两个板块之间的碰撞将使整个山脉继续上升,西北地区平均每年增加约10毫米,珠峰增加约1毫米。而印度板块每年向北移动超过10厘米,所以珠穆朗玛峰还会变高。
至于珠穆朗玛峰曾经变矮,其实也很好理解,长时间风和水冲刷着山的表面,将泥沙冲入溪流,顺着山坡流下,再加上气候变化,覆盖珠峰的冰层会融化,这些都可能导致珠峰变矮。在喜马拉雅山脉,大部分沉积物被冲入恒河和雅鲁藏布江,而山脚下,就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。
名称由来
藏语“job-moglang-marib”(珠穆朗玛)就是“大地之母”的意思。藏语Jo-mo“珠穆”是女神的之意,glang-ma“朗玛”应该理解成母象(在藏语里,gland-ma有两种意思:高山柳和母象)。神话说珠穆朗玛峰是长寿五天女(the-ringchildga)所居住的宫室。不过还有一种英文说法在中学课本里面多次出现,即MountQomolangma或QomolangmaMount。西方普遍称这山峰作额菲尔士峰或艾佛勒斯峰(MountEverest),是纪念英国人占领尼泊尔之时,负责测量喜马拉雅山脉的印度测量局局长乔治·额菲尔士(GeorgeEverest)。尼泊尔语名是萨迦玛塔(Sagarmatha),意思是“天空之女神”。这名字是尼泊尔政府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名的。由于此前,尼泊尔人民没有给这山峰起名,而政府由于政治原因没有选择用音译名称。
1258年出土的《莲花遗教》以“拉齐”称之,噶举派僧人桑吉坚赞《米拉日巴道歌集》称珠穆朗玛峰所在地为“顶多雪”。1717年,清朝测量人员在珠穆朗玛峰地区测绘《皇舆全览图》,以“朱姆朗马阿林”命名,“阿林”是满语,意思是“山”。
1952年5月8日,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和出版总署联合正式通报,把“额非尔士峰”正名为“珠穆朗玛峰”。
2002年,《人民日报》发表了一篇文章,认为西方世界使用的英文名称“MountEverest”应正名为其藏语名字“珠穆朗玛峰”。该报极其主观地认为,西方使用英语名称“额菲尔士峰”前280年前中国的地图上标志已以“珠穆朗玛”命名。
台湾地区传统上一直以“圣母峰”称呼此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