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态的研究历史是什么 物质的第五态简介 超固态物质是什么?

2022-06-08 14:16:41

第五态的研究历史

在2004年就有科学家声称发现了超固体,这种奇妙的固体没有任何的摩擦力,同时也可以相当自然的滑动,当然也有很多专家认为这个实验结果是错误的。

韩国的科学家曾经指出,他们将冷却后的液态氦压缩后装入晶格中,然后先顺着一个方向旋转,再向着相反的方向旋转着,就这样一直持续着这个过程,最终其中会出现一些没有摩擦力的超固态,让滚筒更容易改变方向。

当然也有科学家提出质疑,他们认为滚筒可以更快转变方向是因为其中的氦成为另外一种物质,这种物质被称为“量子塑料”,正好和超固态想对应,也是一种现在未知的物质,这让滚筒更加简单的变换位置。

也有研究认为,在白矮星中,因为特别的情况下,压力和温度很高,这个时候源自的空隙会逐渐的消失,甚至于原子外层的电子层也被成功压碎了,原子核和电子紧紧依偎,最终成为超固态。也有人认为液态光也是超固态的一种表现形式。

结语:现在科学界对于超固态还是比较感兴趣的,因为不管是哪一方似乎都不能拿出确切的证据去证明它,这一切都变得扑朔迷离起来。

简介

在通常状况下,铁的密度是每立方厘米7.9克,为普通岩石密度的的两倍多。铂的密度是每立方厘米21.5克,约为铁的密度的2.8倍,其密度在地球上可谓大矣。然而,在宇宙中有些天体的密度却大得惊人。

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发现的一类新的恒星------白矮星,按地球引力计算,其中心密度为每立方厘米一百吨左右。为什么白矮星有如此惊人的密度呢?根据现代物理学和现代化学的研究,原来组成白矮星的物质受到超高压(如几百万个大气压)时,不仅分子之间的空隙以及原子之间的空隙早已被压得消失了,而且原子核与电子之间的空隙(原子核的体积只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,因此原子内是十分敞空的)也被压得几乎没有了。这时,电子全部被压进原子内层,电子壳层不复存在,其密度几乎接近原子核的密度,故白矮星的密度大得惊人。

但是,密度最大的天体要算另一类恒星------中子星。1939年美国物理学家奥本海默根据广义相对论研究了中子星的结构,指出中子星是几乎完全由中子组成的天体。在该天体中,由于超高压的作用,原子核外的电子99%被压进原子核,与核内质子结合形成了中子。根据地球引力计算,中子星的密度每立方厘米达十亿吨左右。如此之高的密度,实在使人难以相信,无法想象。如果超高压的作用把地球和月球分别压成中子星,那么地球的直径只有200米左右,月球的直径则只有2.5米左右。

像白矮星和中子星这样超高密度的物质已与一般固体迥然不同,故被称为超固体,其物质形态称为超密态。如果超固体几乎全部由中子组成,则被称为中子态,例如,中子星。中子星以脉冲形式辐射出强烈的电磁波,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,宇宙中已发现的中子星有300多颗。

关闭
精彩放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