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总角指的是多少岁 少年指的是多少岁 少年出处哪里?

2022-06-09 14:40:08

01

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。总角在古代是指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,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,形如两个羊角的儿童。这是一个年龄阶段,借指童年时期。

02

总角是古人对孩子幼年时的一种泛称,一般八岁到十四岁的未成年时期都可以被称为总角。总角一词最早出自《诗经》之中的“总角之宴,言笑晏晏”。古代人对于不同的年龄阶段的人都会有不同的称呼,就像我们今天习惯用90后、00后类似的称谓来概括某个年龄段的群体一样,古代的总角、弱冠、及笄等也是用来指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用语。

03

而这里的总角一般是指十三四岁以下的少年,由于古代的小孩子小时候喜欢把头发扎成两个小揪揪,看起来头上就像顶了两个小角一样,所以才会有“总角”之说。

04

总角跟弱冠及笄等不同的是,总角一般用来泛指某个年龄段,而不是具体指代某个年龄点,所以在古代,总角可以是十三四岁,也可以是八九岁,没有那么严格的规范。

出处

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:"郑少年相率为盗,处於雚泽。"

三国·魏·曹植《送应氏》诗之一:"不见旧耆老,但覩新少年。"

西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孙破虏讨逆传》:"汉遣车骑将军皇甫嵩、中郎将朱儁将兵讨击之。儁表请坚为佐军司马,乡里少年随在下邳者皆愿从。"

唐·高适《邯郸少年行》:"且与少年饮美酒,往来射猎西山头。"

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七:"两人都是出羣才学,英锐少年。"

谢觉哉《观花小记》:"重庆市团委……赠送我们以少年工厂制的模型和青年作家的木刻等。"

《<艾青诗选>自序二》:"从少年时代起,我从美术中寻求安慰。"

西汉·刘向《列女传·陈寡孝妇》:"母曰:'吾怜汝少年早寡也。'"

宋·辛弃疾《丑奴儿·书博山道中壁》词:"少年不识愁滋味,爱上层楼。爱上层楼。为赋新词强说愁。"

明·董其昌《节寰袁公行状》:"公(袁可立)乃少年盛气,以锄奸为己任。"

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一百五回:"(廉颇)复于马上舞长戟数回,乃跳下马,谓唐玖曰:'某何如少年时?烦多多拜上赵王,尚欲以余年报郊!'"

柳杞《好年胜景》:鼓书。"

关闭
精彩放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