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霹雳布袋戏一共有11部作品,依次是:云州大儒侠、古海女神龙、忠勇小金刚、七彩霹雳门、霹雳震灵霄、霹雳神兵、霹雳金榜、霹雳真象、霹雳万象、霹雳天网、霹雳侠踪。除此之外还有金光系列的4部作品,分别是金光霹雳菩萨藏、万教大革杀、金光十八龙、金光九天盘。
2、霹雳布袋戏,因每出剧名皆有“霹雳”二字得名,由“十车书”黄强华职司编剧、由“八音才子”黄文择统筹口白,以1984年《霹雳城》为创始,不过大家所熟悉的霹雳布袋戏,是指1988年开始播出的《霹雳金光》,剧情以霹雳三大主角清香白莲素还真、百世经纶一页书、刀狂剑痴叶小钗作为主线而衍生发展的天下武林故事,剧情以魔幻为主,剧集之间既环环相扣又可独立成章。
表演手法
其表演手法与传统布袋戏有所不同。其特色是在金光布袋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,包括加强声光爆破效果、使用电脑特效、戏偶的加大与精致化、改进操偶方式等等。这些包括:
布景演进
从早期的平面背景或小规模布景、单一操偶师地道,演进至今有大型布景、隐形地道、动画合成背景,甚至实景拍摄。然而重视正义与道德的朴实价值观仍能在剧中见到。
木偶改良
木偶的眼睛部分,从早期的笔画眼演化为玻璃眼;毛发部分,就传统的塑胶假发演进为真实的植发;尺寸与造型方面,戏偶尺寸加大、造型俊美化与拟真化;双手从大拇指和其他四指分开、手指只能弯不能动的木手,演进到五只指头皆能自由抓握的塑胶活手;双脚从不能弯曲的传统布腿,改良为装设关节后可以飞踢或跪坐的活脚等等。
补充:近年开始引入"BJD"系统的娃娃制作技术,便是所谓的"可动关节人形"的高度拟真技术。日本著名的Volks公司就是早期的"BJD"市场先驱。随着"可动关节人形"的成熟进步,市面上开始出现大量的"BJD"娃娃,霹雳也有开始学习的倾向。
操偶革新
除了基本的文、武戏、甩偶等等,更加入了电影特有的吊钢丝效果。又如在层次布景里,操偶师得面临看不到戏偶却得演活戏偶的状况,甚而应需要潜水拍摄等。2000年上映的电影《圣石传说》里,操偶师为了拍摄主角傲笑红尘和剑如冰乘船的画面,而潜水操偶,就是典型的例子。